【SJ-FGF9】光伏氣象站是專為光伏電站設計的環境監測系統,通過實時采集氣象參數(如輻照度、溫度、風速等),為光伏發電效率評估、故障診斷及運維優化提供數據支持。
一、明確監測需求
1. 確定監測參數:根據光伏系統的實際運行需求,確定需要監測的氣象參數。常見的監測參數包括光照強度、溫度、濕度、風速、風向、氣壓、降水量、總輻射、直接輻射、散射輻射、組件溫度等。
2. 考慮應用場景:不同的光伏電站應用場景對氣象站的功能、安裝方式、數據需求差異巨大。例如,小型分布式光伏電站需關注“輕量化”適配能力,而中大型分布式光伏電站則需考察“多維度定制”能力。
二、關注測量精度與穩定性
1. 選擇高精度設備:確保監測數據的準確性,例如,風速精度可達±0.1m/s,風向精度±1°,總輻射測量精度≤5%等。
2. 確保設備穩定性:設備應能在長期戶外環境下穩定運行,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持,具備高可靠性和耐用性。
三、考量功能集成度與兼容性
1. 功能集成:優選功能集成的設備,如能夠同時監測多種氣象參數,并具備數據傳輸和存儲功能。
2. 兼容性:確保設備與光伏系統的其他部分(如逆變器、監控系統等)具有良好的兼容性,便于數據共享和系統管理。
四、評估環境適應性
1. 適應惡劣環境:設備應具備良好的環境適應性,能夠在高海拔、高濕度、高溫或低溫等惡劣環境下正常工作。
2. 特殊環境防護:對于特殊環境(如沿海地區的高鹽分環境),應選擇具有相應防護措施的設備。
五、考慮安裝與維護便捷性
1. 易于安裝:選擇易于安裝和維護的設備,以降低運維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。
2. 遠程監控與診斷:設備應支持遠程監控和故障診斷,便于及時發現問題并進行處理。
六、綜合評估成本效益
1. 性價比:在滿足監測需求的前提下,選擇性價比高的設備。
2. 長期運行成本:考慮設備的長期運行成本,包括能耗、維護費用等。
七、技術參數
1. 測量范圍與精度:確保設備的測量范圍和精度滿足實際需求。
2. 數據傳輸方式:支持有線、無線等多種數據傳輸方式,實時查看監測數據。
3. 供電方式:支持多種供電方式,如市電供電、太陽能供電、風光互補供電系統等。